自2000年起,中国印染业以接近16%的年均增速快速增长,为中国纺织助剂业的壮大奠定了基础。全球纺织产业的转移又为助剂产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对於当前中国助剂业的升级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攻克环保和高新技术应用难关已成为关键。
纺织助剂是提高纺织品新颖化、高档化、功能化的工具,主要有纺织化纤油剂、前处理剂、染色助剂和後整理剂等,其中後整理剂作用最关键,可提供柔软、特种(如抗静电、抗紫外线、防水、阻燃、防霉等)、硬挺(素质整理)等功能整理。
近年来,中国纺织助剂生产及应用取得了长足进步。20世纪90年代年消耗量达24~25万吨,其中国产助剂自给率达90%。“十五”期间中国助剂需求年均增长速度更达6%~7%,2005年需求量达到38万吨。
中国纺织助剂目前年产量为26~28万吨,其中前处理剂约7.4~7.7万吨,品种约300余个;印染助剂产量约11.8~11.2万吨,约600个品种;後整理剂约6.8~7.1万吨,5个品种。
中国生产的纺织助剂品种共有29个门类,约1500种,生产企业约1100家,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以民营企业居多,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山东、福建一带。
20世纪70年代,中国纺织助剂开始出口,近年年均出口量为2万吨,占纺织助剂年产量的7%左右,东南亚各国是主要出口目的地,出口主要品种有保险粉、雕白块等。
助剂业发展力潜力大
截至2007年11月,中国纺织服装业完成销售收入2.6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内销比例高达75%,国内需求增长已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主因。随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成为必然,对纺织品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推动纺织业升级的新动力。
截至去年前五个月,中国印染行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利润总额为18.71亿元人民币(+17.88%);工业总产值700.62亿元人民币(+12.52%)。规模以上印染企业2017家(+5.88%),印染布产量177.93亿米(+9.21%)。
纺织助剂有“纺织工业味精”之称,不仅可使纺织品更加功能化,对於改善纺织印染的品质,提高纺织品附加值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如抗菌、防腐、防水、防污、阻燃、防缩、抗皱、柔软、增艳、透湿和消除静电等,而且还可改造染整工艺。因此,纺织行业的升级,离不开纺织助剂的发展,纺织品升级换代也必然促进对纺织印染助剂的需求。
此外,随国内纺织品档次的提高以及对性能新的要求,单位纺织品消耗助剂量持续上升。目前,每加工100公斤纤维,全球助剂平均使用量为7公斤,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则平均使用15公斤各种助剂,而中国每百公斤纤维消耗的助剂数量还远低於世界平均水准。
去年,中国化纤产量达2388.89万吨,同比增长18.04%。如果达到纺织助剂消耗量的世界平均水准,仅化学纤维(不包括天然棉纤维等)对各种助剂的年需求就近140万吨。由此可见,中国的纺织助剂行业仍有很大的市场潜力。预计未来几年,纺织助剂的需求增速将达15~20%,以超越纺织品产量的速度快速增长。
全球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
全球纺织助剂产业转移也为中国带来利好因素。
随全球纺织工业中心的转移,全球纺织助剂中心也开始向亚洲转移。随美国和西欧等纺织业向东南亚地区转移,东南亚地区近年对纺织助剂的需求增长很快,而中国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
中国印染助剂产量占全球的比重较低,2004年中国染料产量约占世界染料总产量的60%,而世界纺织印染助剂的年产量约280万吨,中国只占10%左右,随全球产能向中国转移,这个比例将会提高。
助剂产业仍然良莠不齐
目前,中国纺织助剂生产厂家多达两三千家,以民营企业为主,合资和外商独资约占10%,生产规模普遍较小。
中国石化工业协会统计显示,中国纺织助剂生产企业年产量5000吨以上的企业有20余家,万吨以上的企业有9家,5万吨以上的企业有3家,绝大多数的生产企业年销售额不到5000万元人民币,市场竞争力较弱。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等纺织印染比较发达的地区,形成规模的大企业不超过3家。
中国纺织印染助剂依然处於净进口状态,虽然近年进口量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但以2005年为例,进口量依然达8.85万吨,远远高於同期4.38万吨的出口量,且进口以高端产品为主,出口主要是中低端产品。
众多规模较小的助剂企业主要生产技术含量低,生产装置要求不高的通用型助剂,由此造成通用型助剂的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用於纺织助剂的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能力及产量已大大超出国内市场需求,用其制成的助剂价格一跌再跌,已无利可图。但是在高档助剂领域,仍保持相当数量的进口量,目前中国每年进口助剂量约4万吨。
目前中国己开发和生产的纺织助剂品种仅为世界品种数的8%,专用高档助剂的比例更低,不得不依赖进口,例如有机氟系列防油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纺织印染助剂对染料产品的配套使用和推广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如巴斯夫(Basf)、拜耳(Bayer)、科莱恩(Clariant)、亨斯迈(Huntsman)等制造商,均配套生产纺织印染助剂,在世界纺织印染助剂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染料客户也使用纺织印染助剂,因此销售网络资源可以共用,降低了销售成本。
但是,中国染料企业基本不生产纺织印染助剂,从长远看不利於染料工业整体水准的提高。国内染料企业也应多元化配套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纺织行业是排放工业废水量较大的部门之一,每年排放废水9亿多吨,位居工业废水“排行榜”第六位,其中印染废水排放量又占纺织工业废水排放量的80%,而且印染废水还具有脱色困难、含有机物浓度高等特点。
中国助剂生产中一些主要单元反应仍采用传统工艺,清洁工艺和技术应用尚不普遍。
而且,由於纺织助剂品种繁多,而且多数品种产量不大,制造过程中会产生相当数量成分复杂的“三废”,再加上长期以来企业对“三废”治理重视不够,处理水准低下,纺织助剂产品的毒性与制造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的瓶颈。
促进纺织助剂产业良性发展
国家鼓励纺织助剂行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同时鼓励有实力的优势企业进行并购和重组,实现规模化经营,并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来规范行业经营行为。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中小型企业生存空间,提高行业集中度。
目前环保型纺织助剂在纺织助剂中的比例还不高,就世界范围来说,约占一半,同样遵循“三E”原则,即效率性、经济性和生态性。
据粗略统计,近三年世界市场上开发的新型环保纺织助剂不少於3000个,都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或可处理性、低毒性、低甲醛或无甲醛,不含有环境激素,经还原不含有24种致癌芳香胺,不含有生物活化整理剂,可萃取重金属的含量不超过允许限量,可吸附有机卤化物的含量不超过允许限量等。
目前比较突出的高新技术有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复配增效技术和微乳化技术等,用这些高新技术开发多功能和高性能纺织助剂也是纺织助剂的开发热点之一。
例如,近年运用生物技术制造酶制剂发展迅速,有用於棉纤维退浆处理的淀粉酶,用於棉纤维光洁和减量处理的纤维素酶,用於棉纤维精练的果胶和纤维素,也有用於丝绸脱胶和羊毛防缩整理的蛋白酶等,目前正在研究将基因工程用於酶制剂的开发上。
此外,复配增效技术也越来越被重视,国际市场上每年新增的纺织助剂中80%的新品种采用复配增效技术制成。